网站" name="description">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6
学院主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机构设置新闻中心规章制度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常用下载
网站已全新改版,如需访问旧版,请点击【旧版网站】,【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教学质量信息>>正文
 
晋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5-12-01 16:43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简介

晋中学院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山西省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总占地面积9560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9492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馆一座,馆藏各类图书期刊涵盖中文、外语、政治、法律、教育、经济等基础学科和生物工程、机械制造、能源化工、材料科学、装潢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校园网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科研、教辅、办公、生活场所,联网计算机3000多台,为教学、科研、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现设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教育15个,成人3个),本科专业35个(含方向),涵盖文、理、工、经、管、教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生源的90%以上主要来自本省,此外还在天津、重庆等其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03人,其中专任教师762人。此外,学院还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重点大学聘请4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非常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内在支撑作用,制订了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学校现有省级重点研究中心一个(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本年度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近年来,学校全面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在毽球比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艺术比赛中获得多个全国奖项和省级奖项。

(二)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

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学校发展定位、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

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合格的、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性、多科性、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

在教育教学思想上,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倡导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培养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仅仅围绕“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这三个特点和自身办学优势,对学校办学定位有了比较切合发展实际的认识,即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为经济、管理、教育、服务等一线培养理论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三)院系设置,学科门类与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有文学院、体育学院、数学学院、机械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15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另外还设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3个成人学院。

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含方向),20个专业类,涵盖9大学科门类。具体如下:

学科门类

专业类

现有专业(方向)

所属学院

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类

020101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020106T能源经济

03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030503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与政治学院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类

040101教育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040107小学教育

0402体育学类

040201体育教育

体育学院

04020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05文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1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050103汉语国际教育

0502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英语

外国语学院

0503新闻传播学类

050301新闻学

文学院

06历史学

0601历史学类

060101历史学

政治与历史学院

07理学

0701数学类

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学院

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2物理学类

070201物理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0703化学类

070301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070302应用化学

0710生物科学类

071001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071002生物技术

08工学

0802机械类

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学院

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师范方向)

0809计算机类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方向)

12管理学

1202工商管理类

120204 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1204公共管理类

120402 行政管理

1209旅游管理类

120901K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学院

120901K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

120901K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13艺术学

1302音乐与舞蹈学类

130201音乐表演

音乐学院

130201音乐表演(舞蹈方向)

130202音乐学

1304美术学类

130401美术学

美术学院

130404摄影

130405T书法学

1305设计学类

130502视觉传达设计

130503环境设计

二、办学基本信息

(一)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是学校教学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是日常教学工作根本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教学经费对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针对性地引导发展方向的作用,对严肃并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和办学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学校不断加大对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学中心地位的不断突出。截止2013年8月31日,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为23882万元,其中包括地方教育事业费拨款12836万元,本科生学费收入5376万元,高职高专学费收入310万元,网络与继续教育学费收入723万元,其他教育事业收入20万元。

本教学年度,教学经费预算总额1638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共计2284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与学费收入总和之比为11.87%,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88元,达到了教育部1200元/生的指标要求。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522万元,其中教学改革支出26万元,课程建设支出4万元、专业建设支出46万元,实践教学支出390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56万元。

截止2013年8月31日止,学校教学科研设备资产总值5816.42万元,其中院系教学科研设备值2885.5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3536.46元/生,基本达到教育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00-5000元的要求。本年度,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39.51万元,其中院系新增教学科研设备值为258.03万元,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为10.22%。

(二)办学条件

由于学校旧校区是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整体面积不大,截止2013年8月31日,学校教学用房总面积47588平方米。全校各类教室总面积10000平方米,教室125间,8500个座位,其中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室)9间,630个座位;多媒体教室48间,3710个座位。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教学用房面积不足显得更加突出。

学校建有大型图书馆一座,建筑面积22996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4个基本藏书库,13个阅览室,读者阅览座位2268个。目前,图书馆每年订有各类现刊950多种、报纸近百种。此外各教学学院还配备了专业资料室,为师生课外阅读、文献查阅、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目前学校共有纸质图书591787册,其中当年新增24402册;纸质期刊2273份,共1309种;电子期刊数据库2个,共13519种;生均图书35.98册,生均电子期刊0.82种,生均年进书量1.48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品牌电脑300多台,电子图书20多万种,基本满足广大师生学习科研需求。

全校共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11个,分别为:物理实验室、生物学院教学实验室、化学学院教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文学院教学实验室、机械学院教学实验室、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室、经济学院教学实验室、体育学院教学实验室、外语学院语音实验室、音乐学院教学实验室,总面积7250平方米。这些实验室基本可以满足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新闻学、教育学、经济学、音乐学等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

学校教学用房总面积4758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6566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3.29平方米。学校生活用房57478平方米,其中学生食堂4个,共6662平方米,学生宿舍1657间,50816平方米。学校还有校史馆2个,总面积400平方;运动场2个,总面积43145平方米。这些教学辅助设施基本能满足师生教学生活需求。

(三)师资队伍

办学以教师为主。近年来,学校花大力气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开拓渠道争取从“211”、“985”院校吸收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教师的学缘结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762人,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57人,其中博士35人、硕士422人,占所有教师的比例59.9%;学校共有高级技术职务教师164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127人,占所有教师总数的21.52%;此外学校还从不同行业外聘教师103人。

(四)学生规模

随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招生面逐渐扩大,目前生源的90%以上面主要来自本省,另外还在天津、重庆、辽宁、宁夏、河北、河南、江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安徽、四川、湖南、山东、吉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年度本科招生专业总数(包括专升本)共40个,本科实际录取数3479人,实际报到数3206人,其中招收本省学生数2617人,新专业招生数797人。

全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14219人、普通专科430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97%。成人教育中,成人业余4227人、成人函授5295人,成人业余学生人数折合1797人,学生总数为16447。生师比为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16447/814=20.21,基本达到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指标。

三、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教师队伍状况

1.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既体现在教师的构成结构上,也体现在教师的职称水平方面。截止3013年8月31日,全校在职教师762人,其中女性455人,占教师总数的59.7%;双师型教师28人,占比3.67%;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26人,占比3.41%。总体而言,教师中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或任职经历的教师占偏低。全校在职教师中,教授37人,副教授127人,讲师364人,助教234人,学校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21.5%。大部分教师为45周岁以下具有讲师、助教职称的青年教师。目前,学校共有校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名师7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课堂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根据本年度学生网上评课结果,学生评教达优的(90分以上)956人次,占比98.1%;良好(89-75分)16人次,占比1.64%;中等(74-60)2人次,占比0.2%。总体而言,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认可的,肯定的。

教学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学效果,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本教学年度,全校学生共过得省级、国家级奖项11项,其中机械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大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在全国3D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个,省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本教学年度,全校本科课程总数4272门次,其中小班授课53门次。全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546人,其中教授32人,占所有教授的86.48%;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课程99门次,占所有课程总门次的2.31%。副教授中共有118人主讲本科课程,占所有副教授的92.91%;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课程257门次,占所有课程总门次的6.02%。为低年级授课的教授人数24人,占所有教授人数的64.86%;为低年级授课的副教授人数102人,占所有副教授人数的80.31%。

3.师资培训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晋中学院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建立起教师校外进修培训与校内培养提高相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本教学年度,共有31人次参加了为期半年以上的校外教师培养培训,到行业培训7人次,攻读硕士学位的24人,攻读博士学位的13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共组建了9个优秀教学团队,其中1个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推进了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目前有6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校级教学名师。2011年实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制度,至今已对230名青年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能力考核。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实行教学工作激励机制。目前共计有393人次获得课堂教学优秀奖奖励。2013年4月到6月,根据《晋中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实行各层级优秀教师评选与培养制度,共选出2012年晋中学院教学名师(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和教学新秀(10名);并将每年10月确定为“示范教学活动月”,充分发挥他们在全校教师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除加强规范管理,突出人性管理外,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舒适满意的工作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教师待遇稳步提高,目前教授授课酬金为40元/标准学时、副教授30元/标准学时,讲师25元/标准学时、助教20元/标准学时、见习15元/标准学时。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量单独计算,按照260元/篇的标准发放酬金,在省内高校居于较高水平。目前,我校正在酝酿讨论新一轮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教师超课时津贴将有所提高,岗位津贴继续向教师倾斜。通过努力,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均有一定的提高。

(二)专业与课程建设

1.专业设置、建设

按照“需求导向、内涵建设、持续发展、创优建特”的原则,学校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现有本科专业37个(含方向),20个专业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四级建设体系,评选了8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校级特色专业,其中包括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2.课程与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计划,本年度开设本科课程857门,共4272门次,包括小班授课53门次,其中公共选修课128门,占所开设课程的14.6%;多媒体授课410门,占所有课程的47.84%。

在课程建设方面,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逐步形成了“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四级建设体系。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强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大力支持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与组织形式的改革。目前共有校级优秀精品课程5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有13项课程改革获省级立项,37项课程改革获校级立项。

根据《晋中学院教材管理规定》(教材管理[2009]24号),当前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教材的选用和审批,保证优秀教材进课堂。本教学年度,学校共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360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85种,获奖教材42种,占所有教材的63.05%;省部级规划教材156种,获奖教材14种,占所有教材的47.22%。

在主要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力争编写出一批代表我校学术水平和办学特点的教材。本教学年度共编写规划教材15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3种,省部级规划教材12种。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建设,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学校出台了《晋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制定了与课堂教学各环节有关的教学大纲、备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质量标准,作为落实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学校还开展以教研室为载体的教师教研、听课评课等活动,继续坚持青年教师课堂能力考核,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一些教师课堂纪律松懈,不热爱本职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钻研业务和教书育人上,职业道德滑坡等问题,学校提出必须坚持教学计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加强学校与教学学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权利下放,发挥教学学院的主动性,调动教学学院的积极性;加强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检查与管理,巩固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督导、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教学评估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学生信息员队伍于本教学年度第二学期正式组建并开始工作,围绕教师教学纪律、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教学条件等7个方面共收集教学信息142条,充分发挥了信息员分布广、信息多的优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本学期已认定和处理了6起教学事故,严肃了教学工作纪律。

4.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着“分类指导、分步建设、校地共建、联合育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在阳泉郊区、平定、昔阳、左权、寿阳、和顺等6个县区建立校级实习支教基地,累计有1259名学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集中实习比例达90%以上。此外,已有经济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5个专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共77个二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学校共有12个实验室,分实验室67个;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7350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0.45平方米。随着新校区新实验设备的投入使用,实验室建设将上一个新的平台。本年度全校实验耗材共计753033.6元,生均实验耗材234.3元。一年来,学校不断提高实验课开出率,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初步推行开放性实验。本年度教学实验项目数为618,教学实验时数4635,本科生实验教学人时数合计1062171。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了修订,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开始,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50%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要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同时体现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机械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大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二等奖2个,三等奖一个;在全国3D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一个,省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三)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等方面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清晰,在原《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了2012版《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即“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为经济、管理、教育、服务等一线培养理论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提出“非师范类专业实行‘普通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类专业实行‘普通学历(学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全校31个专业按照不同类别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建设有校级1个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验区。

2.教学内容、方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的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根据《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的要求,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目前师范类专业90%以上的学生在7、8学期都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要求所选学分的1.5倍。本年度共开设选修课154门次,占所有课程的17.98%,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倡教师探索探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坚决扭转课堂上离开PPT不会讲课的现象,引导教师提高制作PPT的水平,合理使用PPT。

3.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是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围绕国家推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一难得机遇,组织全校各单位、部门,特别是教学学院紧紧围绕“如何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明确了我校在“质量工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的“孕育、孵化、建设、发展”的工作方针的内涵,加大教育教学研究。本教学年度,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6项,其中重点研究项目2项;共有17个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得学校立项。

2013年7月召开的首届晋中学院教学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内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一是课程教学改革,二是课程标准制定,三是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四是旨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进行科学训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五是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将在立项时对以上五类项目予以倾斜。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研究,在政策上彻底解决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在教师考核和奖励制度中同等对待的问题。这些措施将为教育教学研究开创新的局面。

(四)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制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基本上构建起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保证了我校本科教学的正常运行。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等3个教学计划管理文件,对于各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晋中学院学年学分制学籍及教学管理办法》、《晋中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等15个教学运行管理文件,对于规范日常教学工作、考试与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晋中学院听课管理暂行办法》、《晋中学院学生网上评教管理办法》、《晋中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等11个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对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促进教学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晋中学院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晋中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18个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文件,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明确了思路,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教学年度,学校又出台了《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晋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其中《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我校第一个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它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备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命题、监考、试卷评阅、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等5大类12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2.教学运行

学校在教学运行方面,坚持“管理、指导、服务、监督”的原则,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教学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前集中在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权限适当下移。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将教学任务下达、优秀教师推荐、实验耗材购置、专业和教研室负责人确定及考核、教师业务档案、课程考核方式确定、成绩评定办法、毕业论文经费分配等逐步归至教学学院。

在教学运行中,按照的“遵循规律、规范管理、主动服务、提高质量”的原则开展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学术权威对教学运行的指导监督作用,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指委)和教学学院教学指导小组在教学各环节的督查和指导作用;继续发挥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坚持每月月初的教学例会和月末的实践教学专项例会,并努力把每次例会开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富有成效的会议;二是继续坚持每年一次的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通过不断努力,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了教学质量。

3.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本年度,学校继续加强和完善校园网建设,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以校园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教务管理系统,对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对教务网站进行了改版,新的教务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布局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更加有利于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加快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本年度,在不断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引进网络课程45门,并进行试运行。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建设,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校级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已有2门课程申报成功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五)质量保障体系

2013年,学校出台了《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备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命题、监考、试卷评阅、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等5大类12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本科专业负责人制度、教研室负责人制度等一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根据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工作考核办法,以教学学院(部)为主体,对本科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2012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绩效考核。2013年5-6月,在各教学学院进行准备的基础上,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围绕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基地等工作开展首次校内评估。学生信息员队伍于本学期正式组建并开始工作,本年度已认定和处理了6起教学事故,严肃了教学工作纪律。

(六)教学效果

随着学校办学定位的确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落实,加之新校区的搬迁入驻,学校教学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学生学习满意度也有所提高。2013年,全校本科毕业生共3452人,其中有3405人顺利毕业,本科生毕业率达到98.6%;授予学士学位为3428人,占本科生毕业总人数的99.3%,其中文学学士1104人、理学学士990人、教育学学士407人、管理学学士529人、经济学学士154人、工学学士244人。学校也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2013届学生共有36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所有毕业生总数的10.7%。学校加大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在毕业生中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2013届毕业生共有2627人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76.18%。

四、本学年学校教学的特色亮点工作

学校在特色发展方面,本着“面向地方,集聚力量,大胆探索,形成特色”的原则,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地方特色寻找办学特色;继承发扬办学传统优势,从办学传统中提炼特色;聚合学科专业人才,从创新培养模式中形成办学特色。学校从整体建设、各学院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环节建设等各个方面发现和挖掘可能形成的特色,按照“孕育、孵化、提高、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培育,扩大优势,形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分类指导、分步建设、校地共建、联合育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根据这一原则,师范类学生主要采取集中实习的方法,先后在阳泉郊区、平定、昔阳、左权、寿阳、榆次、和顺等7个县区建立实习支教基地,本教学年度共有1259名学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集中实习比例达90%以上。同时,鼓励和支持非师范类专业根据专业实际,积极联系和建立专业实习基地。至今已有经济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成才营造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第二,继续推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制度,至今已有230名青年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中,教指委专家认真分析每个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指出他们的发展潜力,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些措施对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在全校开展了以教研室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为了使这一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划拨了专门经费,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找出其优劣点,扬长避短。目前这一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第四,学校首次开展了教学校内自我评估。2013年5-6月,在各教学学院进行准备的基础上,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围绕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基地等工作开展首次校内评估,并将对3个教学管理先进单位、5个优秀专业建设集体、5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先进单位、5个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第五,学生信息员队伍于本学期正式组建并开始工作,围绕教师教学纪律、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教学条件等7个方面共收集教学信息142条,充分发挥了信息员分布广、信息多的优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

五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还有待强化和凝炼。“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尚不能贯彻始终,“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主题”的质量意识有待强化;全校上下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规格、路径的认识还不深刻。

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建立,教学学院作为一级办学主体的地位没有从有从根本上确立。

学校教育资源不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校办学经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还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也达不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实验人员严重不足;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不到位;生均藏书量、生均年进书量等方面都离国家办学要求有差距。

学校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不强,办事拖沓、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教学管理人员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不够,没有把高等教育管理当作一门学问看待,用于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投入教学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的教学学院领导缺乏对本学院发展的谋划,对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建设不甚了了,合作意识差,甚至有的工作马虎。有的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不能自觉履行工作职责,不钻研业务,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有的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定位不准、角色不明、心浮气躁、抱怨过多,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钻研业务和教书育人上,职业道德滑坡,课堂纪律松懈。

入驻新校区为学校工作学习生活开辟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省内6所本科高校齐聚高校园区,我们周边既有211高校,也有专业特色鲜明的新建本科院校。加之随之而来的各高校课程学分互认、教育资源共享等做法的逐步推行,必将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传统优势和特色发展发起挑战。与此同时,高考生源萎缩也将使我们面临严峻的生源竞争压力。所有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下一步改进计划与措施

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校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挑战,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正视现有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巩固本科教学秩序,扎实落实质量标准,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学校办学定位,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为经济、管理、教育、服务一线培养理论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其具体内涵是: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育人理念定位:学以致用,服务地方;服务面向定位:区域定位是“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行业定位是在“经济、管理、教育、服务一线”;人才培养定位:理论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全校上下,必须对这一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它当作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先决条件。首先,来自顶层设计的办学定位必须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配置要切实保障;其次,必须渗透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始终,学校各项工作和学生学习实践安排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第三,必须渗透到广大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的选用、课程体系的构建、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

第二、巩固本科教学秩序,坚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本科教学步入正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教学计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继续坚持教学各环节运行的规范性,坚持按程序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继续推行2011年提出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调动教学学院的积极性;继续按照2006提出的“遵循规律、规范管理、主动服务、提高质量”的原则开展教学管理。继续按照“校级重点建设-校级精品-省级精品(特色)-国家级精品(特色)”的四级建设体系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继续坚持每年3、4月份评选三个层级优秀教师的办法,坚持每年10月份举行“示范教学月”活动。继续加强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检查与管理,巩固教学秩序;继续坚持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教风、学风。继续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指委)和教学学院教学指导小组在教学各环节的督查和指导作用;继续发挥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积极推动落实201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则,非师范类专业坚持实行“普通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类专业坚持实行“普通学历(学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条件成熟的专业探索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整体改革。

第四、扎实落实《晋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各教学学院要以切实落实《质量标准》为新的起点,扎实推进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工作开展。一要结合本学院、专业实际,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细则,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要明确教学学院、专业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教师在各项教学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做到责任明确、人尽其责;三要强化和落实教学学院的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做到定时检查、记录齐全、适时反馈,及时整改。

第五、大力推进落实质量监控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质量监控要常态化。真正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指委)的作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建设、各项改革都要进行检查监控,反馈整改意见,并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做到质量标准——监控——反馈——整改;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再监控——再反馈——再整改。旧的一轮质量标准制定与检查监控结束,新的质量标准监控检查就开始了。循环往复,就是要把教学各环节按照质量标准彻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学生成才成功的目的。二校内质量保证运行机制要健全。本着边干边学的原则,探索成立教学学院监控小组,建立校院两级监控体系,弄清工作职责,使其成为运行效率高,学术权力大,发挥作用强的部门。三要正确使用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控。质量监控部门的成员和全体教学督导委员,要加强学习,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在工作中要勇于担责,善于监控,不回避问题,能解决矛盾。

第六、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课程设置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一是课程设置要瞄准学生成才、成功和就业,尽量同企业行业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二要压缩课程门数,减少课时总量,改变以前专业课程门数多、内容陈旧、总学时多、甚至因人设课的现象,把学生的评判当作课程是否继续开设的一个依据,确保每门课都能给学生一个走向社会的支点。三是将改变单纯由教师根据所谓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课程的现状,逐步建立由学生、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评价制度和课程校院两级评估制度。

其次,研讨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逐步实现每门课程都有课程标准的目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的表述,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阐述的是学生应达到的素质与能力目标、要求,考查的是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无论教材如何编选,教学如何设计,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以这一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为依据,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另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目标指向性不强、内容陈旧、方法不当、手段落后、学生独立学习思考时间少、课堂组织形式死板和网络教学资源空白等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标准还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各教学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按照要求认真编写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目标指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围绕学生的成功与就业进行课程设计。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始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把最新最有代表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科学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与学生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要探索探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第七、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我校实验室面临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两大任务。硬件建设方面,一要完成对原有的60多个实验分室的仪器设备更新改造,二要在满足课程专业实验实训需要,保证实验开出率不低于90%的要求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着“合理规划、分类建设、一次到位、资源共享”的原则,新建60余个左右实验分室。软件建设方面,一要想方设法切实配足实验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二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并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三要按照“统分结合、方便使用、利用率高、拓展功能”的实验室管理原则,厘清实验室管理体制,努力探索可行的实验室全程开放的新路子,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实验提供便利;四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学校实验室建设利用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

提高实习基地建设质量,努力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功能。要本着“巩固原有基地,寻求建立更多优质实习基地”的原则,拓展已有的师范类专业实习基地功能,探索将已有的7县 (区)实习支教基地由单一师范实习基地向工科、管理、能源等多学科专业综合实习基地转变的新路子。非师范类专业要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是“优化、对口、就近”。一要突出地方性,本着促进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就近建立实习基地;二要确保实习基地性质、实习任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三要加强实习指导,确保实习效果。非师范类专业还要把已经建立起来的实习基地当作“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现状,研究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现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努力引领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平台,从更高层次上进行实习基地建设,把这些基地逐步建成为课程设置改革与人才培养优化的基地,建成为派遣教师进修、聘请技术人员来校讲学和训练学生的补给线和供给地。

第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培养;认真落实《晋中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提高骨干教师进行国内访学的比例和效果;在不同层级教师中开展观摩教学活动,发挥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的示范作用;鼓励理论教师到对口行业、企业进行观摩、顶岗学习;加强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加大对外聘教师的资格审核和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带动全校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第九、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今后一个时期内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一是课程教学改革,二是课程标准制定,三是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四是旨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进行科学训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五是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将在立项时对以上五类项目予以倾斜。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研究,在政策上彻底解决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在教师考核和奖励制度中同等对待的问题。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投入精力,认真开展研究,努力在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开创新局面。

                                                                    晋中学院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关闭窗口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规章制度 教学科研 专业建设 教材建设 质量工程 教学简报 信息公开 资料下载 后台管理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电话:传真: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